- A+
养气功六字诀,六字诀不传之秘
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古代已经流传一千六百多年,属于吐纳法的一种,是我国古代对呼吸导引养生法论述最广泛最久远的功法。最著名的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和同时代“行气玉佩铭”所记载的导引法全文,可以认为是其早期产生的源头。
如果有对六字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六字诀全套学习视频。
《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无过失,突复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形,志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週形骸,调暢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需少食自节、勿过暴食,鼓漱生津,活动身体,平和气血,闭守关窍,行气全身,内气充足,自会众邪自出。
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辄週身则解矣。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养生即是修身养性,需要日日操作。早晨至中午乃是阳气旺盛的阶段,抚摸全身,搅海生津,深呼吸近百次,再进入工作生活状态。偶有不适,可以专注于患处,先取按摩,闭气导引,疏通瘀堵。昏沉者当练至气云行全身,神清气爽;寒冷者当练至汗出,冷痛自解。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到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养生学习气功导引,“学功当先明理,行功当知禁忌。”吐故纳新深呼吸功夫是一切动静功的总要求,静功锻炼先活动肢体,不可饱食,要若有若无,不可着相。深呼吸练法,可在上午仰面卧床,闭目握拳,平息一口气,闭息数数,日渐增长,待一息至二百,至二百五十,则体内会出现头脑清空、耳聪目明的现象,这些都要日日操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吹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有了腹式呼吸的训练基础,再来掌握六字诀吐纳法,这才是原原本本的练功途径。六字诀养生法产生于南北朝,晚于《黄帝内经》出世时期,因而“风、热、烦、滞、下气、解极”都有中医学的特殊定义和使用条件。治病尤需辨识根源,不可盲目操作。陶弘景六字诀“吹、呼、嘻、呵、嘘、呬”都是单独对应症状,而不是对应脏器的病症,与今人所练习六字诀有很大不同。
从以上引用论述可以看出,六字诀养生法历史悠久,早期功法系统完整,内容编排有修养身心,肢体运动,闭气导引,习练禁忌,辨识病由,腹式呼吸训练,吐纳脏腑浊气等方法。通过日积月累的习练,能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使脏腑功能旺盛。是我国传统医学养生宝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有对六字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六字诀全套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