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作用(二)
五劳七伤往后瞧的作用
1、转头,即“往后瞧”这个动作。眼睛使劲往后看,眼神向后转移,这就锻炼了颈部后面的大椎穴。大椎穴非常重要,人体几乎所有的阳经都经过它。七伤是外界天地自然对我们身体的伤害,这种伤害必先伤阳的层面。这个动作通过扭动大椎穴,提升了阳的作用,使身体内部产生变化,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同时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糸统疲劳。如果有对八段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八段锦全套学习视频。
2、旋转手臂。我们的手臂,阴经在前,阳经在后,手臂从里转到外,再从外转到里,其实是把阴经、阳经都打开了。五劳是内伤,阴经主内;七伤是外伤,阳经主外。所以,这个动作在旋转手臂、锻炼阴阳经脉的过程中,可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
3、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脏腑。
4、这一动作,还能增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参与运动的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改善眼肌疲劳的及肩、颈与背部等疾患。同时,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颈部疲劳。
摇头摆尾去心火的作用
“摇头摆尾去心火”是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五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去除“心火”我们接下来介绍一下“摇头摆尾”为什么可“去心火”。
中医认为,人体里的“火”可助机体正常运行,但超过正常范围的火就是邪火,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或产生疾病。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饮食不慎,或恣食辛辣香燥,或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一则损伤脾胃使气机升降失司,郁滞而化火;二则积热内生,蕴结化火,熏蒸脏腑。从而表现出心烦易怒,失眠,口舌生疮,口渴喜饮,小便短黄,舌尖红绛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心火亢盛”。
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属水。根据五行中水克火的规律,扶助、加强肾阴是去除心火的有效方法。
从表面看,“摇头摆尾去心火”似乎是头与躯干的左右旋转屈伸运动,但运用中医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个动作的功效主要在于通过对腰骶部位的导引活动,刺激脊柱和命门穴(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与肚脐前后相对,刺激此穴可强肾固本),增强肾阴,从而加强肾阴对各脏腑的滋养和濡润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之目的。
两手攀足固肾腰的作用
顾名思义,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含义就是通过两手攀足的动作方法来增强腰肾的功能,预防腰部疾病。两手攀足是功法动作的外形,固肾腰是其功效。那么为什么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肾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为元气生发之处。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而始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从中可见,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变化情况,直接受肾气精盛衰的影响。因此,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壮肾精肾气。其次我们来简单分析下腰痛症的病因:中医认为,腰疼的原因很多,有肾虚,有风湿、寒湿,有劳损,有气滞血瘀,有外伤等等,但其共同机理不外乎经脉、筋骨、肌肉的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瘀滞,或局部组织失养而引起腰疼。因此,疏经通络,理气活血,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是治疗腰痛的根本原则。
攒拳怒目增气力的作用
健身气功功法动作,是从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形体动作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动作的虚、实、动、静;用气机的升降出入指导动作的升降开合、屈伸、俯仰;用独特的脏腑经络理论说明动作的形、神、气、血、表、里的相互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动作,在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生命整体观方面,可发现,攒拳和怒目皆与五脏的肝相关。
中医认为,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肝为刚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故被称为“将军之官”。肝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故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肝系统中,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尤其与肝的关系最密切(有目为肝之外窍之称)。
中医又有“怒则气上”的情志意气关系理论,功法中“怒目”的动作正是采取“怒”的神意,来提高肝气主升主动的阳刚之性,增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能力。由此可见,“怒目瞪眼”动作既具可提升肝的阳刚之气(通过神的锻炼),又可有效刺激肝经(通过形的锻炼),使肝气充盈,泻出肝之浊气,从而提高肝的疏泻和藏血功能。
另一方面,本式功法要求两腿下蹲十趾抓地、手指逐节强力抓握攒拳的动作,也主要是抓住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的整体关系作用来编排的。因为中医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而通过手指抓握的握固活动,正是增强肝功能的筋爪活动方法。再有,两腿下端成马步的姿势,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练筋和气力的主要方法,这从中国传统武术众多拳法皆以马步站桩作为基本功进行锻炼中,就可以看出其对练筋、骨、气、力的重要性。此外,通过马步的脚趾抓地,旋腰转脊,双手旋腕,以及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有效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俞穴,以及带脉和督脉,具有疏经活络、强筋健骨的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背后七颠百病消的作用
1、本式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预防治疗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做法,每次要反复练习。
2、三焦经脉支脉从膻中穴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耳前,交颊,至目外眦。本经有病,经气不利,故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三焦之经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经脉有病,则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输布水液,三焦气机不畅,则腹胀,气化不利冰液泛滥则水肿;膀胱气化失司则遗尿,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或小便完全闭塞不通。
3、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肩膀经常酸痛、颈侧酸痛无力、淋巴经常发炎、偏头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如果有对八段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八段锦全套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