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易筋洗髓功
在练习洗髓功垂吊后为什么需要配合打坐?
动以养形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如果有对洗髓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洗髓功全套学习视频。

形体的动静状态与精、气、神的生理功能状态有着密切关系,静而乏动则会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所以《吕氏春秋》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
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张子和强调“唯以血气流通为贵”。像易筋洗髓功功法,吐纳、垂吊、拉筋、拍打功法都讲究以动形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的目的。
静以养神
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神气清静,可健康长寿。由于“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神”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故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养生防病的思想。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这也是易筋洗髓功练习后需要打坐的原因。
动静适宜
从《内经》的“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竹简的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少林易筋经、华佗的五禽戏,到后世的各种动功的特点,概括言之就是动中求静,讲究动静适宜的原则。如果有对洗髓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洗髓功全套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