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站桩的精髓,洗髓功为什么特别注重站桩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 基本功。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於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但站桩功又不同於一般 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站桩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全套学习视频
站桩是我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但千百年来,这种方法只是被人们当做习拳过程中的 基本功。根据站桩中刚柔、虚实、动静、松紧错综为用的原理和阴阳相交、水火既济的功用,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功体验,创造了一种动静相兼,内外温养,用於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桩功。但站桩功又不同於一般 的练功方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站桩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全套学习视频

一、练功时嘴微张,自然呼吸,不守窍,不讲周天循环,因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二、实践证明,初学练功的患者,只要坚持锻炼,虽然没有达到入静要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三、不拘时间、地点、条件;不论行、站、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因此这种简单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 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与掌握。
四、由于这是一种形、意、气、力互相关连、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动静相兼、内 外温养的练功方法。既可休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特别是站式),因此不仅适用於医疗方面,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 锻炼可以使原来体质较弱的人逐渐强壮,使强者更强,防止衰老,却病延年,从而轻松愉快地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中复 杂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站桩功是形、意、气、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调整阴阳平衡的整体活动。形(姿势)和意(意念活动)又是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废。“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只要练功时形和意得到了灵活 适宜的配合,则力不练自生,气不运自行。可见站桩功的作用,绝不单纯在于姿势的繁简和先后,更不在于所摆的姿势是否美观,也不是某个意念活动机械地套在某个姿势上就能治某种病,而是要通过教功者较全面地了解了患者的情 况後,把适应其本身姿势的动静、虚实、松紧和意念活动方法安排得当,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到全身舒适得力,
轻松愉快,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教功者本身必须亲自练功,切实体验,熟练地掌握调配方法。只有这 样,治病时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若不从这方面深钻精研,单纯计较某个姿势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硬,只注意某 个意念活动而忽略姿势的适当配合,就必然会气力不足,收效不大。
一、姿势:
站桩功的姿势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种类繁多,调配灵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简者,姿势虽多,但有共性,即 练功开始,先将姿势设好,使躯干四肢保持相对均衡,心胸开阔,筋肉舒展,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调配虽活,但有 原则,即强弱、动静、虚实、松紧的调配,应以患者感到舒适得力,不超本人身体负担为度。
站桩功的姿势大体可分为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几个大类。在一类中,又可分为几种甚至几十种姿 势,现概要介绍如下:
(一)站式:
站式练功的方法较多,治疗应用范围也比较广。初学练功的人,只要身体没有严重疾患或特殊情况(如肢体残缺 等),都可做些站式。
1、提抱式:两脚八字形分开,广度与肩宽,两脚著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於脚掌稍後处。两膝微曲,最大限度不 过脚尖(少曲或不曲应视病情而定)。上体保持正直,臂半圆,腋半虚,肩稍後张,使心胸开阔,呈虚灵挺拔之势。双 手手指相对,相隔三拳左右,位於脐下,掌心向上,有如一大气球,头正或稍後仰,目闭或自然睁开(多用於练功开始 阶段),嘴微张。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保持似笑非笑,似尿非尿的状态。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站桩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全套学习视频
2、扶按式:两臂稍起,手指分开稍弯曲向斜前方,双手位於脐际,手心向下偏外方。有如扶按在飘浮水中的大气球 上,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3、撑抱式:两臂抬至胸前,松肩,肘关节稍下垂,双手与胸相隔一尺,手指分开,手心向内做抱物状或手心向外做 撑物状。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4、分水式:两臂稍弯曲并向左右侧自然伸展,双手保持在脐横线以下,手指分开,手心朝前有如分水。其他要求与 提抱式同。
5、休息式:
第一式:双手反背贴於腰部,或将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麽指露出,其他要求与提抱式同。
第二式:两臂抬起,两肘弯曲,搭扶在相当於胸高的栏杆上,两脚前後相距约四横指。前脚满掌著地,後脚脚尖自然著地,两脚可不定时的轮换。
第三式:臀部轻靠桌边,作休息式中第一式或提抱式。或双足并立,脚跟提起。双手插入上衣袋内,大麽指露出。 第四式:左手扶桌或椅背,右手反背贴腰。左脚在前,全掌著地,左腿直立或微曲。右脚在後,右腿自然微曲,足跟微提,有似走未走之意,或以足尖为轴,缓慢、自然的转动,头微左歪(最多不超过一拳头),全身重量主要放於左侧,使右侧处於松懈、舒展状态。如是,左右(手)前後(脚)作不定时轮换。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站桩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全套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