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易筋洗髓功的原理
一,易筋洗髓经之一《内壮篇》
培元固体
其目的是为了生发元气,增加真气,锻炼肺气,强化肾气。使之五脏六腑,外润皮毛,其于行,住,坐,卧之间均可练习,但初入手时以立,坐,卧三式为佳。
玉环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穴位,它的具体位置在脐后命门前,心下会阴上,其中空悬一穴,即玉环穴。
玉环穴是产生元气的场所,诚结丹之田,故名丹田(下丹田),古丹道家入手即练这个部位,称之“金鼎”,可见其重视程度。
立势:双足与肩宽,自然站立,双膝微曲,尾闾中正,头顶上领,目微闭,双臂环抱,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手心向内,对准玉环穴,意念能集中玉环最好,若有走念不妨,觉后意念重注于玉环穴,不求高度入静。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易筋洗髓功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辟谷全套学习视频。
一个星期内必丹田渐暖,此即元气生发现象。一个月后加入如下意念:站立时,宇宙四面八方之白色元气从四肢百骸汇入玉环穴中,练功日久,则能达“内气不出,外气反入”之境,如此渐至天人合一,“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内外元气均汇入玉环,此诚内壮之源也。三个月可成效大见。
坐势:以自然盘最妙,或以端庄姿势坐一中度凳子也可,练法与上同。
卧势:随意卧躺(唯忌俯卧),练法同上。
揉中:揉功广泛应用于内外二家功夫,揉功用于内壮,能起到意念专注,聚精会神之效,而意为气之君,意到气到,揉之既久,则真气自聚。
用于外壮能将筋膜练得富有弹性而腾起,同时又能畅通气血,起到按摩的作用。揉时要注意几点:第一,要从身右边推向左边。因人体左肝右肺,肝主血,肺主气,如此使气入血,至气血融合。第二,揉时应该动作轻,缓,浅。第三,揉时不能与皮肤相擦,因为揉功主要是为揉筋膜所设,因此亦不能太轻。
第一月行动:仰卧,手掌放在心下脐上正中处,自右向左慢慢推揉,揉时要闭目内视,意住掌到之处,每天分早晚两次,每次半个小时,(时间长更好)。
第二月行动:一月之后,周身元气逐渐凝聚,渐觉丹田充实,气海宽大,腹部两旁的筋都腾起各有一寸宽,努气鼓起,硬如木片,这说明一月之功初见成效,可在第一月下掌处的两旁,向左右各移旁一掌,仍按前法推揉。
第三月行动:下掌处可上下移开一掌,仍从前法徐徐推揉,这时可感觉到两肋之间,由心至腹等处软而下陷,这是因为腹在皮肉之下较深之处,故练筋易练膜难,不要性急,缓缓习之,同时不可忽略玉环穴的锻炼,每日至少半个小时,当然越多越好。要知丹田又名气海,气之海洋,永难充满,因此要倍加努力,培元气,保中气,使气畅达五内,行筋串膜,气至膜气,气行膜张。
同时可加入一点助行:即练功满三月之后,可在身体原软陷后浮起之处,用一木槌轻轻槌打,仍须加力培元固体揉中练功直至浮起,方可槌打。
第四月行动:揉的下掌处再向四周各处扩展一掌,仍如前法徐徐推揉,凡浮起的地方可同时用木槌轻捣。百日之后,要注意千万别干重体力活,否则会引起内气泄入四肢,则内壮难成。
第五月至八月行动:练功至此,心下至肋梢处的膜已全部腾起,这个时候也是将要划分内壮的关键时刻,所以不要干重体力活,可用木槌先捣后打,其线路是:从心口上方到颈,从右左肋梢到肩,先揉,再捣,后打。循序而行,不准路线颠倒。
注意:当女子练功揉,捣,打,至乳房部位时要小心,可先轻揉两乳,缓缓加重,揉毕用手拍,约月余后,可用一市斤之绿豆包轻轻捶打,缓缓加重,这一点与男子稍异。
第九月至十二月行动:练功满二百日,则任脉气通,前面充实,然后再开始揉,捣,打,身体背面,唯方向是从上至下,要密密麻麻,不留缝隙,薄弱的地方,要小心谨慎。部位是从头部以下向下练,至尾闾。揉捣背面的时候,要让人帮助,若无此条件,可暂不习。
另外,若有人想在武术上取得大成就,可习腿功,即将腿功,特别是是小膝迎面骨处行揉,捣,打之功,久之腿部可抗千斤之力。
有人要问:揉,捣,打,次数每日多少:这里告诉大家,有的文章要行功人铭记揉,捣之数,不免使人分心,这里可计时练功,每日不算玉环培元之法,要至少习一个小时,要不慢不紧,徐徐推揉,缓缓捣打。至于玉环培元之法,专门练功要至少保持半个小时,越长越好,功至上乘,行走坐卧则无时无刻不在习功,可谓善矣。
有人要问:开关展窍之法怎么不见?答曰:当玉环培元功到一定程度,则体内气血畅通,则百脉流行,关于开而自开,窍不展而自展,岂区区外相之法所能比拟也?
有人要问:导气入骨为何法?答曰:玉环培元练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一种情况,即习练者感到自己的骨头有大胀的感觉,这是气已经开始入骨了,同时用木槌打是为了逼气入骨。
还有一种方法即用呼吸锻炼逼气入骨,习者若无老师亲自盯着修习,或身体不佳则易出偏,兹不介绍,其实方法愈多头绪愈乱,关键的问题是抓住要害习之,玉环培元实是导气入骨得内壮的最佳最快最速的妙法,万勿因简易而轻漫视之。
有人要问:难道内壮篇就这么多东西吗?答曰:就这些,世面上的那些易筋经方法繁杂,公说公里,婆说婆理,为眩人耳目,多添枝叶,无多实用,而且将至关重要的玉环培元隐去,增加了许多无用的东西。
据我观之,蜀中黄氏《真传易筋经》乃真正的内壮外勇直至入道的神功,但入手方法没有本教程方便,且本教程内壮篇实是以玉环培元为主的功夫,功法精简圆融,练到最上乘境界还是这个功夫。黄氏易筋经走的是另一路子,这是二者之间的差异。
这是由于内壮的目的造成的,内壮必须做到导气入骨,而玉环培气从培元固体开始,生发元气,专注玉环,充盈五脏六腑,通体内视念注,放松,使骨头中血液循环改善,骨质增密,从而达到体如金刚,骨如生铁之效。
同时练就了采天地之正气补益我身,何谈身不健,体不强?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一目的,为何还要许多烦琐的旁法呢?
内壮篇注意事项:
1,练功期间当戒绝烟酒。烟损肺气,酒散元气。
2,练功期间最好戒绝房事。否则,至少戒绝120日,且120日内不得遗精,120日后方可按下部篇功法行功,不必禁欲。
3,练功期间可借助药功助行。(药方在后面)
4,若求内壮功一年内不准习外壮功,各派武术,各派气功,忌干重体力活,千万注意。包括其他各派易筋经均不可练习。
5,木槌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象农村洗衣服用的东西,若不用木槌,也可用绿豆缝制成一个细长的袋子,袋子装满绿豆,犹如硬木,用以代替木槌,效果更佳,且易于入手者使用。
二,内家整劲速成秘法
1、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垂于体侧。两膝微曲,涌泉涵空,十趾微抓地面。尾闾中正,谷道上提。头正劲直,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静立片刻。
2、两臂由体前如太极起势那样缓缓直臂举起,与肩同高。
两手之间约与肩同宽手心朝下,十指向前。两肘微曲,沉肩附肘。
3、两臂不动,腰向右旋,以腰催左臂向前水平伸出,此时,右臂恰好随腰右旋被拉回略向后,形成左臂间伸,右臂微后撤(注意:右臂的后撤是由腰的右旋催送左手而自然形成的,决不是右臂的单纯后收)的姿势。
此时,再将腰左旋,以腰将右臂催送前伸。如此不停地用腰的左右拧旋来催送两手向前来回伸探,十指微曲,意在指端。初练时可缓慢运行,主要体会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熟练后可逐渐加快速度,体会浑身整体抖弹的感觉。当然,练习过程中两脚的微微蹬地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舍此则为无源之劲。
但这只能靠习练者从中认真体悟,非纸上所能说清的。
练习此功,可以将人的腰比做横木时,两木杠则随横木之动而动。
有内家拳或内功基础者,坚持习练此功十日左右,便觉得两手指端热、胀、麻感甚烈,甚至十指端似有水银流动般之热流感。此时,内气已直贯指端矣!坚持习练,其妙无穷。
此功看似简单,实则奥妙异常,法简效宏,诚为难得的内家秘技。所谓大道到简至易,诚非虚言也!
但要说明的是,此功虽佳,亦只是求取整劲内功劲力的一条简便途径而已,它不可能饮食更多的劲道。不过,有此功做基础,练习其它劲道则是半功倍之效 。
三,少林拳二十四字秘诀
扳唤搅撂,移身闪站,有无虚实,筋擎懈绽,呼吸动静,迎风转换。
(扳唤搅撂)
扳者反手打去也;唤者叫也。叫之动而观其可以来也,叫之动而即动,则将迎风转换,妙其术以取之可也。叫之动彼不动,即使先人一招,紧人一步,遂使日月无光,而盲乎莫睹也。
搅者阻也,见其来而阻之,使不得前进也;撂者搂也,乘其势而撂之,使不得后退也。扳唤使于未动之先,搅撂使于已动之后。必须观其头先来,手先来,脚先来,或高或低,或左或右随势打势,得门飞入。能叫一思来,莫叫一思存,最忌思悟,手起撩阴,足起望膝,膝起望怀,肘起护心。
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易筋洗髓功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辟谷全套学习视频。
诗曰:未用扳唤先秀身,眼位身法要定真,迎风使去方为妙,接来送去始为神。
(转身闪站)
转身者将身移于一旁也;闪者,闪其猛来之势也;站者,我必存尽,我步以站立住,而不至于倾跌也。盖交手之际,彼来若缓,接法易见;彼来若猛,来势将直冲像,必恍惚难以提防。
故见其扑身而来,即将我身移于一旁,闪其势懈其力,而乘机以取之。昔人云:移闪之法最为奇,战斗中之妙技,计谋中之仙着也。然亦贵乎善用焉,彼未来而先移,则失于早,早则见我移,而不来,或变势而来。彼以动而移,移则失于晚,晚则我欲移而不得,必要身受其毒。
用此术者,须将眼位讲明,身法办明,步法分明,手法说明,提赘术者,呼吸气练,迎其风而闪之,乘其间而取之,一存一尽,一动一静,而功捷矣,所谓捶打人之不防也。
诗曰:捶把妙术在移闪,动静呼吸一气连,来来去去需随便,玄妙尽在接取间。同背名移闪,心意号腾挪,近移接取便,远挪找不着,一气通天地,两气隔山河,密云遮日月,总为妙术多。
(有无虚实)
有力至也,无力抽也。虚势中有玄而若虚也,实势中无玄而若实也。盖人以交手之际,将势踏定,看着无力而虚实,却又有力而势实,以为虚实而有力,却又无力而势虚,时有时无,忽虚忽实,运用之妙施于一身,而抖擞只威灵与一心,即所谓不滞于有不论于无,运实变虚以虚为实。
如与人相交不可妄动轻进,要将我身秀住,上提下赘,手不离口,前领后追足紧随身,退存进尽‘眼为见性时常循环,耳为灵性时常报应,心为勇性时常惊省,蓄吾势以养精灵之神。则可见进而进,接取必符。不然恃其强壮,而无门可进,有不为人所悟者寡矣。
诗曰:拳把莫轻言交人,滞气不化最可怕,若能会透变化理,妙术不落他人下。
(筋擎懈绽)
筋者,接其来而筋之也;擎者执肱而轻扶之,以忖其来力去力也;懈者,散也,散其来力而使不得来前也;绽者,过硬挡,即反手转进也,然筋懈之也,绽之以闪懈之也。推之或则点退,或斩截,或则移身转身,以及搅撩搂劈,挑押钩挂,拨拍驼架,冲握括挎等,凡接取之妙无非懈也;其法要贵善用焉。
诗曰:上提下要赘、身进脚手随,接取合呼吸,定送暴客回,莫忘撩阴手,勤走十字路,拳把玄妙理,尽在此中伏,人言捶打十分力,一遇懈手不敢出,验过四两拨千斤,方知他力助我力。
(呼吸动静)
呼吸者气也;动静者心也。心一动而气一吸,则无力而势虚矣。
心一动而气一吸,则有力而势实矣。然静要专一,动要精神,吸必紧急,呼必怒发,心为元帅,气为先行,目为旌旗。目若恍惚,指示不明,则动静失宜,呼吸倒置,阵必失矣。习次艺者,先要讲明眼位,视之不至恍惚,则目之所注,志必至也。志之所至,气必随也,心一动,而百体从令,振其精神,扬其威武,动静呼吸之间,而接法取法尽纳于一气中矣。
所谓捶把尚一气,两气不打人者,此之说也。身之起落,步之进退,手之出入等,法活而气练,来速而去疾,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矣。
诗曰:拳把若不知练气,总有仙着不足恃,头束肩提步存尽,一动一静一呼吸。
(迎风转换)
迎者向前接也;风者彼来带之风气也,转换者即是改换也。
眼见彼之来,接其风而改其术,则再取之。如初用扳进,见其来接,即换绽进,或改搂劈,或带搅撂,接取之术变化无穷,不可执一而论也。
所谓目前用拨拍,扶搅带回撂,搂劈与钩挂,挑、押、走、金差(这个字不知道怎么念,打不出来)、摩,上顾使冲天炮,下顾卷用握,前后用稍锤,左右使透括,上括下需撩挎,前扫后用括,前来益进跺,后退宜回跺,棒架向高起,按捺往下落,下打用劈山,上起必挑攉,单鞭与邪形,有开自有合,拳内要用蹉,后人具不知,若能得其意,妙哉斯知神,顺横两相制,贵则身法活。
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易筋洗髓功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辟谷全套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