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养身站桩方法和姿势

  • A+

 

正确的养身站桩方法和姿势

【养生桩站法姿势】

武术桩法至为繁复细腻,但对初练者而言,在姿势方面并不提出不作过多的要求。但这绝不等于说姿势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姿势本身关系到建立矛盾,并做到矛盾的统一和取得人体各方面相对平衡的问题。

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洗髓功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洗髓功全套学习视频。

姿势形象地体现了站桩的功理,而功理是功法的依据,功法又是达到功理的途径。养生也好,技击也好,在理论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在桩法的要求和意念的运用.上有所不同而已。动源之于静,……静以理其气,动以致其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求得之法,则站桩耳。

正确的养身站桩方法和姿势

站桩锻炼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轻松自然,舒适得力”。这虽是适应阶段提出的重点要求,但它又要贯穿到练功的各个阶段,尽管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不同。也就是说,功法越是促高,越要做到轻松自然,否则就很难达到养生或技击的目的。

当然,轻松自然必须采取相应的姿势,才能做到整体的协调与相对的平衡。经验证明,提高阶段必须做到躯体的“六面平衡”,这是桩法的要诀;而上下矛盾的建立,又是姿势要求的主要矛盾方面。像头部的“虚凌”,自然可加强下肢的力量;小腿有如树桩(站桩名称即源于此),而足部的反作用力一方面可使大腿急剧上提,一方面又可调节下肢的负重—-一至于似坐非坐、似靠非靠、腋半虚、肘外撑等,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要求,而是为了协调前后、左右的矛盾统一,调整整体,使之避免运动系统的互相干扰。此之谓“六面平衡”。

正确的养身站桩方法和姿势

站桩时身体各主要部位的要求如下:

1、头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一身之主宰,不应倾斜、低头、仰头;要收颜、挺颈、头部上顶(即“虚凌”。上顶时万不可用力,站桩功法对所有要求都强调用意不用力)。或如绳提发,意在领起全身。

2、腰腰为人身上下四肢运动的枢纽,全身中线所系,最忌腰背弯曲;宜头直、松肩、背虚靠、坐胯,这样便可做到腰直、上下连通一气。练功时应随时检查、调整。

3、尾闾尾阊位于人体之正中,乃支配上下肢体之中枢,要求正直,胸窝微收,使胸宽而腹圆。胯部似坐,后腰凹陷处自然平直倾斜,背部似靠。

4、足两足尖置一横线上,两足放平,大趾内撇下扣,四小趾外撇内扒,都不准用力,脚心涵虚,足跟微起,不可吃力(重心置于全脚也可)。

5、膝膝关节微曲,前顶、勿跪,以调节重心;小腿不要角院.否则腿肚肌肉容易僵化,影响静脉回流;膝上由于头领自然上提,可减轻小腿负担,有利于建立上下矛盾。

6、鼻鼻为气官,呼吸要匀静无声,自然呼吸为其要诀,切忌用口呼吸。如此可加强鼻腔锻炼,治愈鼻腔疾病,并可防止感冒。

7、舌舌前部微抵上腭,舌下分泌腺可大量分泌液体,有助于消化;同时,舌抵上颌还有接通任督之意。

8、目两眼平视,稍向上方,有如“愣神”,发挥人体特殊机能,自然不为物引,便于凝神静气,逐步做到“神光内敛”,增强视力,并为再提高奠定基础。养生健身也可闭合眼睛。以上站桩姿势各主位的要求,要先领其精神,逐步摸索,以求做到整体协调平衡,并为锻炼真气创造条件。总之,在站桩的基本功方面,姿势是重要环节之一,形和意密切关联,养生和技击都不能偏废,只有正确的姿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站桩

1、姿势调配

姿势的变化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反过来说,形式也可以改变意识。所谓“意自形生,形随意转”的基本道理,就在这里。在调配方面,根据学者的具体情况,不外乎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肘、膝、髋等,都要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是轻微细小之处都要如此。

2、内脏调配内脏

调配的关键是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相为用。这种调配,必须通过学者的主诉后,从意念上给予暗示,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机体的局部调配而直接影响某--脏器。以上所说的调配,仅是一般要领,也是针对初学者提出的。如果功行已久,有了深刻体会之后,这些方法就无关重要了。

姿势和时间的掌握

养生桩〔虽〕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功夫,初学者必须根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不同以适当的安排,不要超过学者本身的负揖能力。一般来讲姿势不宜多变,因为神静气平姿势安定后,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当内部正在运动变化时,姿势一变能将内在的运动打乱。

所以,先师一再提醒我们:“火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但若真正掌握了内在的运动规律,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运动时,则可随意变更,不受姿势限制。先师所谓“神意足不求形似”就是这个意思。练功时间最妤让学生自己掌握,如觉轻松愉快,全身舒适,则可多站一些时间,如感到疲倦不适或神思烦乱,则必须停止练功,不要勉强支持下去。

站桩的松紧问题

站桩是一种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快,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气血阻塞之弊。这种力‘是[要〕精神的无形的,如i有〕(用)力则失去运动本质。散先师一再告诉我们:“有形则破体,无形则聚神。”也就是说,形体(应)尽量放松,精神(应)尽量收敛,(这样,)虽外形拙笨,而神意灵巧,练功久者自有体会。

由于平台限制,无法发送洗髓功全套视频,加老师微信:18084038065,邀请免费进群学习,赠送洗髓功全套学习视频。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